黄茶是六大茶类之一,加工工艺和绿茶相似,不同的是多了道“闷黄”的工艺,由此得名。不过,似乎知道黄茶这个茶类的人并不多,像君山银针、大叶青之类的茶,并不容易被准确认出。为什么会有这个茶类出现,其名字背后有什么渊源?
黄茶是一种小众茶
确切来说,黄茶得名于两种情况,一是鲜茶芽为自然发黄,如霍山黄芽和四川蒙顶黄芽。二是前面说到的制茶过程增加“闷黄”工序。“闷黄”的产生是个意外,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的说起,则在公元1570年前后,由于炒青绿茶的实践,发觉杀青后或揉捻后,不及时干燥或于燥程度不足,叶质容易变黄。将错就错继续研制后,发现制作出来的干茶和冲泡出来的茶汤都是淡黄色,口感纯正带有清香,黄茶由此诞生。
黄茶适合想要喝到清淡的口感,但又不适宜喝绿茶的人群。因为他对胃的刺激相对绿茶来说小一些,又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茶叶的鲜爽。
但是,黄茶为六大茶类中比较小众的茶,主要消费地在中国。黄茶本身容易被误认为绿茶。对黄茶稍有认知的人容易把干茶和茶汤偏黄的茶叶当成黄茶、或者把鲜叶具有嫩黄色芽叶的茶全部划分为黄茶。
黄茶的工艺重点在“闷黄”技术
那么,黄茶究竟有哪些种类呢?
按鲜叶老嫩、芽叶大小,黄茶分为黄芽茶、黄小茶和黄大茶。
1、黄芽茶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,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、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;
2、黄小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加工而成,沩山毛尖、北港毛尖、远安鹿苑茶和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;
3、黄大茶采摘一芽多叶加工而成,霍山黄大茶、广东大叶青、贵州海马宫茶等均为黄大茶。
虽然黄茶在唐朝和清朝名噪一时,但是现在他却挤不进其他五大类茶的混战市场中。究其原因是传统工艺后继无人和现代工艺对“闷黄”技术不过关,导致其品质不稳定。再加上消费者对黄茶认知度不高,部分黄茶价格高,买茶的人不多。但是,市场需要黄茶所具备的口感,也就是说,黄茶能否东山再起,就看上述问题能否被解决。